医联志愿者协会

郑州市卫生健康系统两人获“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

2020-10-27 12:28:52  来 源 : 医联志愿者协会  作 者 : 小骨  发布者 : 刘远通  阅读量 : 48022

日前,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联合主办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发布活动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举行。

此次发布的300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是经过广泛推荐、网络点赞、审核评议等程序产生的。他们中既有冲锋在前、最先与病毒短兵相接的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也有执甲逆行、火速驰援的援鄂医疗和防控队员,还有坚守在全国各地抗疫一线、护佑人民健康安全的白衣战士。

他们和广大医务人员一道,以对人民的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视疫情为命令,争分夺秒,连续作战,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这次活动中,河南有7人上榜(郑州市2人上榜),他们分别是河南省疾控中心慢病所党支部副书记、综合室主任冯石献,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书记、主任乔伍营,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急诊科护士长邵青青,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赵松,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张卫青,河南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郑福增,济源邵原镇称弯村卫生室村医许奎民

乔伍营:

永葆初心的急救老兵

郑州,这个上千万人口的新兴城市,每临突发车祸、突发重大疾病、突发公共事件等险情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危在旦夕之时,总有一群绿衣天使刹那间“从天而降”。这就是被称为“生命摆渡人”的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一条搏击死神的120急救生命线,一支8000多人的急救队伍,一道赤胆忠心无私奉献的生命屏障。其领军人物,就是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书记、主任乔伍营,一名坚守在院前急救岗位上的退伍老兵。

image.png

image.png

初心,“救”在疫情一线的最前沿

2020年新年伊始,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乔伍营同志一直战斗在郑州疫情防控一线。武汉新冠疫情阻击战中,曾率队参加过汶川救援的51岁急救“老兵”乔伍营再次逆行而上,2月4日晚接援鄂指令后,经过一夜紧急筹备,来自郑州、平顶山、漯河的81名急救人员和21辆急救车,组成了河南省援鄂医疗转运队,乔伍营受命担任队长,即刻向武汉出发,成为全国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挺进武汉的医疗转运队。

在到达武汉的第一时间,乔伍营就成立了转运工作指挥部,建立指挥组、医疗组、院感质控组,保障组。因为在异地疫情一线开展工作,病毒和细菌包围着的环境里面临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风险性很高,一切都是未知数,乔伍营迎难而上,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地理、通讯、物资等一个个问题。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乔伍营请示省卫健委批准,组织34名党员,“火线”成立了河南省援鄂医疗转运队临时党支部,他主动请缨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把党支部建在急救车轮上,三平方的急救车厢成为主战场,让党旗高举到战“疫”一线。

随着抗击疫情进入关键时期,为了打赢这场战役,乔伍营以身作则,冲在最前方,战在最前沿,24小时时刻处于战备状态,夜以继日的高强度工作,他一刻没有松懈过,再难再苦再累他都自己扛着,没有退缩过,在武汉奋战的45个日夜,他从来没有在深夜12点休息过,从来没有按饭点吃过一顿热饭,他每晚都要等所有的队员车辆返回驻地才会休息。

在他的率先垂范下,81名急救勇士不计个人安危,持续奋战在第一线,无数趟往返于武汉的各个医院,一件防护服他们要穿十个小时以上,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只好穿上纸尿裤,很多时候尿液顺着裤子流下来,每天执行任务结束时都是次日的凌晨两三点,防护服下的衣服被汗水全部浸透,每次执行完任务人都虚脱了,整个身体倒在车厢里久久地站不起来。

每一辆“郑州急救”的车辆日夜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既承载着病患家属的渴盼,也承载着省市领导的叮咛,更彰显着共产党人的使命,乔伍营把病患当亲人,把武汉当家乡。“郑州急救”,成为了非常时期穿梭在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等地战“疫”必胜的希望之光。

在武汉摆渡生命的45天,河南省援鄂医疗转运队转运确诊患者2525人,获得了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乔伍营的典型事迹进行了连续报道。5月4日,乔伍营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抗疫情况。

image.png

使命,冲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一年365天,人民与政府需要的时候,乔伍营总是冲锋在前。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援中,他率领130位专家、55台救护车、指挥车,率先挺进汶川实施重症伤员大转运,在灾区41天的时间里,单车行驶6000多公里,救治3000多个重症伤员,转运10166名伤员,他无私、忘我的救援行动和大爱精神感动了在场很多国家的同行,大家都称呼他“铁人”,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回良玉副总理和原国家卫生部陈竺部长的亲自接见和高度肯定。

2015年,十四次上合组织峰会在郑州召开,医疗保障任务使命神圣、任务艰巨。会议前后20多天里,乔伍营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他反复谋划布局保障方案,带领人员一遍又一遍地实地推演。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率领急救人在会展中心、酒店、机场、高铁站等场所24小时待命,圆满完成了医疗保障任务。

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应急保障的规模、人数、时长、标准要求前所未有,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他的带领下,郑州急救精心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流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智慧医疗保障。同时完善急救装备,提升队伍形象,开展实地演练,强化思想教育,增强保障能力。运动会保障前后备勤、执勤近3个月,尤其是运动会前后一个月时间里,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参保人员早上四点多准备入场,晚上12点多结束,去的最早走的最晚,吃的是盒饭,喝的是凉水,每天只能休息不足5个小时,期间救治患者3274人次,成功护航这次大型运动会的开展。

image.png

担当,“急”在患者每一秒生的希望

作为一名具有24年经历的急救“老兵”,乔伍营见证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由弱到强的蓬勃跃升,也记录下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事业步履铿锵的印记。他带领他的团队,依托数字化技术引领急救网络体系与“死神”赛跑,锤炼一支现代“准”军事管理钢铁劲旅跑赢“死神”,胸怀家国情怀,忍辱负重,为急救郑州人民的生命甘于担当和牺牲奉献,在每年近100万个急救电话受理和20余万的接诊急救病人中,彰显出一位共产党员将担当“救”在人民生命危急的最前端的宝贵品质。

1996年5月,郑州市的紧急医疗救援事业从一条120急救生命线,依托一家医院、3部电话、5台车、全市日接诊7、8个病人,发展到目前由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等省、市、部队、行业及民营医院、县市区医疗机构等组成的无缝衔接急救网,郑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区、郊区、城乡现代急救网络的全域覆盖。现在,郑州120年受理电话80.11万次,出车24.72万次,救治病人数21.08万人次。年复一年,已挽回成千上万个生命。

作为郑州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缔造者,他带领团队经过15年艰苦的努力,在我市院前急救一张白纸上绘就城乡急救服务蓝图。从3秒钟接听120电话、40秒派车、平均8分半到达患者身边,到“空地”一体化航空救援和卒中、胸痛、创伤精准救治;从院前急救监督管理空白到《郑州市社会急救医疗条例》出台实施,从点到面,汇聚成川,一个坚强的生命防线牢固筑起,在百姓心中树立了“有120急救在,就有健康生还的希望”的坚定信心。在工作中,他是“拼命三郎”,用内心一份深沉的责任和爱,谱写了无私奉献的急救之歌。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铁人”乔伍营一心扑在急救事业上。乔伍营先后获得“郑州市新长征突击手”“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青年卫士”、“郑州市遵守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全省卫生应急工作先进个人”2019.09获得“郑州杰出健康卫士”、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邵青青:

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作为一名的90后护士,在急诊科这个“生死边缘”、冰与火的地方,一干就是七年,为病人洗脸、清洁口腔、擦洗全身……看见粪便在患者肛门口无法排出,她立刻戴手套为患者抠出粪块;怀孕8个多月为160斤重的老爷爷当人肉靠垫;一位阿姨两次都因脑出血住到急诊重症监护室,每次都指明让邵青青当她的管床护士。

image.png

面对脆弱的生命,她毫不犹疑挺身向前,曾两次路边抢救生命垂危的患儿,手指被患童咬烂血流不止,她忍着剧烈的疼痛完成施救,成功挽救了鲜活的生命。

image.png

面对疫情她主动请缨,跟随医疗队驰援湖北,在日记本上她写下五条“军规”,不许想家、不许想孩子、不许不听组织安排、不许掉眼泪、不许冲动。

在武汉青山方舱医院里,她担任B舱护理第四大组组长、感控总负责,同时她也是郑州人民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青年突击队副队长,她每次进舱都要在防护服上写上两行大字:“青年突击队有事请找邵小护”。为了缓解入院患者脆弱敏感的情绪,2月16日起,她花了10天时间,一连折了200只千纸鹤,在上面一一写下患者的心愿;2月19日,和医护人员共同为舱里的3名患者庆生......在方舱,她努力注入爱与温暖,在一线,她用实际行动彰显着一名新时代90后的青春担当!

image.png

邵青青从事护理工作已经10余年,只要遇到疾病险情她总是奋不顾身进行救治……因工作表现突出,她先后荣获郑州人民医院青年岗位能手、“郑州市卫生系统护理工作新长征突击手”“出彩河南人之第五届最美护士”等荣誉称号。

image.png

这次上榜国家级荣誉,邵青青依然很从容地说,现在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应该保持初心,继续向前。既然选择一袭白衣,就有责任有义务迎难而上,实现自己的青春价值。在任何困难、危难面前,我们都要谨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光,把光芒聚在一起可以照亮寒夜,驱走恐惧和害怕,迎来胜利曙光。加油邵小护!加油郑医人!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河南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分享至
打赏

已有0人打赏

X
X

点赞1
未置顶
1个平台用户点赞
更多
已抢 / 份,共 /
X

X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1条评论

全部评价

赵勤2020-10-27 13:11:26

0

向抗疫一线的英雄致敬

回复

取消 发表
X

发红包

推广更多人

医联志愿者协会
红包个数
红包个数最低 10 个;建议 100个以上
红包金额
红包平均金额最低为: 0.5 元;当前红包平均金额为 0 元; 额度越大,传播力度越大;
塞钱进红包
平台收取红包总额10.0%的使用费
医联志愿者协会
给你发了红包
请点击上方开领取红包
提示
确定